委员履职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关于文化产业的一些想法

关于文化产业的一些想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范   鹏


    党的十七大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针对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态,在国际竞争中走向前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为广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战略。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于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深化地域特色作为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

    依托品牌深化地域特色。甘肃举世瞩目的三大文化品牌:敦煌、读者、牛肉面都有它深刻的地域文化精神象征,分别代表了甘肃文化的历史、精神和大众三大方面。打造文化品牌、深化地域特色应该成为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的首选之路。品牌需要实体支撑,实体则需要品牌镀亮。抓住龙头促进地域特色。我省在“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点开发项目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信息网络,都是近期各类文化产业的龙头开发项目。如何使龙头更富有地域特色是文化产业能否真正做大做强的关键。为此,建议文化产业开发的投资、项目审批、产品评估指标都应将深度挖掘特色问题列入产业的开发及发展计划中,上升到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的高度考虑,使深化特色问题真正通过制度,依托龙头不断发展。使甘肃文化产业真正在先进的特色化理念中稳步发展。挖掘传统强化地域特色。甘肃各地的文化资源本身就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深度挖掘这些特色才能真正发挥特色优势。


二是把打造创意产业作为发展振兴文化产业的制高点


    如果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朝阳中的霞光,其实文化的发展本身就因创意而推动。最简单的例子是民间文学,如果它不是人们对一些真实人物或事件的不断演绎,那么何来如许丰富的故事繁荣民间文学呢?只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演绎的方式方法上与以往不同,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演绎与高科技制作相结合,形成以实现营利为目的特殊产业。这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备受发达国家重视。“资本主宰一切的时代已过,创意的时代以来临。”这是美国流行的语录。“资源有限,创意无限。”这是韩国人的观念。在我省从广义上讲看起来文化资源很丰富,但在有些文化遗产却因目前缺乏实体支撑,无法由资源转化为产业。这些文化遗产急需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去发展实体。比如要大力开发伏羲文化产业,就需要从创意产业去发展。

 
三是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作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文化产业与城市品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为它是市民感受文化气息、进行文化消费的载体。依托当地文化品牌提升城市主体文化产业的文化品位,固然需要文化专家的智慧。文化品位越高其贮备的产业链条和开发机遇会越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越强。但是,文化专家与文化产业专家又是两种不同的人才,我省城市建设规划应该让更多的文化产业的专门人才介入,而不能将传统的文化专家视为文化产业专家,以前者代替后者。


四是把培育城乡专业文化市场作为文化产业广泛发展的立足点


    我省广袤的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民间,由此孕育而生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俗文化产业和专业市场。像驰名西北的通渭耕读文化就孕育了农民书画产业和书画市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清真美食节,各县的特色节庆活动等都代表着近年来我省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的走向,为乡村人群提供了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领域。支撑了全省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这些市场运作能力很强的产业政府应加大政策、贷款、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民间一些民俗活动的消失会给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这急需政府先在文化投入上花些力气组织力量抢救即将失传的民间文艺、文化。通过立项等方式获得相关专家介入抢救,然后再逐渐依托节会活动培育产业和市场。有了市场这些即将失散的民间民俗文化自然会获得新的生机。应将近期乡村文化投入作为培育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基础工作来抓。像这种性质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是不能分开的。文化资源开发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县、乡(镇)、村文化局、站、所是承担这类工作的主体。因此应该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来理清思路,近期文化产业开发要立足于培育式开发,使全省文化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