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学习园地

繁荣发展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厚重的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全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但也要看到,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等。因此,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理论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功能作用,应赋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地位和相应待遇。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引领管理体制改革,统筹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阵地、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奖励活动。各级政府要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建章立制、推进发展。根据中央精神,科学制定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机构,特别是省委党校和省内普通本科院校要强化担当意识,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倾力打造高水平平台,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学术研究的繁荣离不开高水平平台的构筑、建设与利用。要建立健全学术平台管理体制和机制,理顺隶属关系,把学术平台规划好建设好,同时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术平台的作用,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建立学术平台进入与退出机制,加大对省级学术平台的监督与管理,改变“重申报轻建设”“重建设轻利用”“重审批轻督促”的状况。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从省级学术平台中积极培育国家级学术平台,不断增强学术平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建设完善我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应做到“全”“精”“特”相结合。要在“全”字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对现有各学科的内涵建设,夯实学科基础;二是争取在更多的一级学科上部署硕士点和博士点,拓宽学科横面、筑牢学科基石。要在“精”字上花力气,努力把省级一流学科做强、做大,力争进入国家级一流学科行列。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一是重点扶持传统优势学科,包括兰州大学敦煌学、当代文学、区域经济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先秦文学、课程与教学论,西北民族大学的格萨尔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俗学等;二是挖掘陇原学科资源,创建新的学科体系或学科研究方向,如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民俗文化等。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以省委党校为主,统筹全省资源,建设大党史、大党建学科;以兰州大学、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引领,强化全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三、着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必须强力建设。一是加快实施具有陇原特色的人才计划,高度重视中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培育中生代领军人才,力争涌现一批获得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工程”的高端人才。二是积极发挥老一辈大师级学者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保证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三是注重发现、选拔、培养、吸引学术新秀,为“主力军”培育后备人才。特别在引进包括传统优势学科在内的高端人才方面一定要简化程序、提供优厚待遇,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人才外流现象。
  注重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游击队”。甘肃作为文化大省,其文化传承有强烈的乡土特色与民间特征,因此,那些不带功利色彩、专心于地方文化研究的体制外学者构成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坚持在研究的第一线,对包括伏羲文化、秦文化、马家窑文化等陇原文化研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陇籍外援部队”建设。通过建立“陇籍”号的学术平台或论坛等多种方式,用感情汇聚海内外陇籍学人,为家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贡献力量。
  四、切实提高资金投入,科学合理调整经费管理
  资金投入是保证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要提高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支持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按整体学科体系发展需要合理分配资金,加大项目支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应提高资金的支持额度,另一方面应落实省级以上项目配套资金。
  同时,在经费管理方面,应简化科研经费报销的行政程序,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科研决策权。按照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激励办法,允许有财政拨款工资性收入的项目组成员可以从劳务费中获得报酬。
  五、深化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改革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对于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优秀学术人才,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深入改革,建立以质量与创新为导向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代表作者制,遏止“数量竞赛”现象。更加关注对学术成果内涵的考核,对有重要创新力、影响力的成果,标志性或显著性的成果的考核分量应进一步提高。同时,应增加获奖数量,尽量多的推出一些优秀成果,增强甘肃学者在全国的竞争力。项目评审、成果评价实行第三方评价,适当聘请省外、境外同行专家参与评议,增强学术成果评价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