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学习园地

《人文甘肃》读后感征文之八 做自豪自信的甘肃人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魏继强
  透着墨香的《人文甘肃》(第一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浮华很耐看,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就如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两个人的关系到底能发展到多深,在初次见面的三秒内就基本确定了一样,我对《人文甘肃》的第一印象就确定这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
  果然,这份期待和特殊情感在后面的阅读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和有效回馈。细读之后,深感每一篇文章都有极高的专业性、权威性,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既不同于纯学术论文生涩难懂,又不同于哗众取宠的文化快餐。读完每一篇文章对甘肃的认识都会加深一点、拓展一些,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叹甘肃在文化资源方面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稀有,油然而生几份自豪感和荣誉感。
  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人文甘肃》系列丛书以“提振甘肃人的文化自信”的主旨,深深感到从文化入手提振自信,是把脉很准、开方对症的。
  的确,甘肃人的自信心是要好好提振一下了。如果把文化比作知识修养,把经济发展比作物质财富,把生态比作仪表容貌,把甘肃比作一个人,那现在甘肃肯定是算不上“高富帅”、也一定不是“白富美”,基本是一个落魄的文化人的形象。比经济,不管是总量还是人均指标我们已经多年排名在全国倒数位置,而且大有前有标兵、后无追兵之势。比生态,我们定位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但是经济发达的浙江破解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一度不相容的困局;几代塞罕坝人用了56年的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让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差距。
  这些差距是我们必须承认和正确面对的,不然就是自负和麻木,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就没有任何优势。细读《人文甘肃》一书之后,让我深深感受到甘肃的文化优势,也让我非常自豪我是一个甘肃人。
  我自豪,因为历史在这块如意大地上被拉长3000年。常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把中国上古文化起源时间从5000年前推到了8000年前,整整拉长了3000年,彻底改写了历史。专家学者已经找到了足够依据,来证明中华文化的源头就在甘肃境内的渭、泾两河流域。
  我自豪,因为多样的文化类型在这块多彩土地上汇集融合。始祖文化、农耕文化、中原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合奏文化交响乐。除了文化种类丰富,更不乏品味高端精深,尤其是被称为世界文化瑰宝的敦煌文化,以其无与伦比的博大已经成为世界文化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在庆阳繁衍了几百年的西周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历史源头,其孕育的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发端于礼县的秦文化,代表着当时世界上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鼎盛辉煌时期都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联系。
  我自豪,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家底,甘肃人并没有吃文化老本,而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在创新创造,将文化传承、传播方面作出了非凡的成绩。《读者》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月发行量突破千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敦煌,并成功举办了3届,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突破口,也必将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文明相通发挥重要的作用。
  光有自豪是不行的。作为甘肃人,作为年轻干部,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补足信心之钙,厚植文化自信,理应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主动把我们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自信,并以此为突破口,履职尽责,从而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中续写辉煌的新篇章。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