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2018年优秀社情民意信息选登】优化营商环境需五个层面同向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反映,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认为都是政府的事,需要各个要素同心同向、多管齐下,聚焦短板和弱项、抓住关键环节,共同发力,用系统的思维去补短板、优环境、增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明显好转,营商环境有了大的改善和提升。但从甘肃调研的情况看,还存在着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未完全发挥主体作用、“放管服”改革还需深化、行业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够好等不足。主要表现在:
  1.“放管服”改革还没有完全落到地。主要表现在:一是抓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由于怕踩红线、犯错误而不敢担当、不愿作为,致使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存在着“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二是“放”的方面不够彻底。一些本该放权的事项,仍在政府部门内部循环。有客商反映,个别事项特别是环评、土地变更等手续,都需要公示且互为前置,致使不少项目未能及时落地建设。三是监管需要加强。“双随机一公开”覆盖面还不够宽,个别重点监管单位存在“漏网”的情况。基层监管能力不足,部分执法人员重审批、轻管理,跟踪监管不到位。四是服务存在死角。一方面协同监管机制不健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标准不一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在纵的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但在横的方面还存在“孤岛”。此外,便民服务中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一些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找不到清晰的办事指南。五是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从调查的519家民营企业数据显示:仍有29.92%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与过去相比无变化,7.34%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不降反升。
  2.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因信贷政策收紧,金融机构对企业“惜贷”“慎贷”,限制多、手续繁、利率高、周期短、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问卷调查显示:86.49%的企业遭遇过银行突然抽贷、断贷,47.37%的企业申贷成功率在20%以下,47.88%的企业反映银行只给予一年内短期贷款,11%的企业反映获得的贷款被银行要求贴现存入,11.62%的企业反映银行指定贷款中介机构或其他金融服务,4.05%的企业反映担保公司挪用、占用客户的担保金或贷款。
  3.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企业反映: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不讲诚信,政策朝令夕改,承诺不予兑现。问卷调查显示:18.53%的企业反映政策不连续、“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遭遇“政府失信行为”后,只有9.46%的企业遭受的损失得到妥善处置。另一方面,政务、金融、税务等征信板块各成体系,未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一些企业自身信用等级较低,影响到贷款融资、产品销售、扩大经营等各个方面。
  他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深化改革,就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为此,建议:
  一、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进一步清理、修改和废止涉及营商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解决政出多门、政策打架的问题。二是加强对企业和企业家合法利益的司法保护。慎用留置、拘留、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坚决避免办案活动对企业正常经济活动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法规体系。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纳入企业的信用档案,提高举报奖励金额标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四是加大政府权责清单的公开力度。严肃追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确保各项业务都能严格依法办理。五是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和废止阻碍民营企业参与公平竞争的规定,法无禁止皆可入。六是对国有、民营和省内、省外企业实行同一标准。推进落实招商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对涉及开发建设的重大政策和规划,允许公众查阅,如有变更要及时公告。
  二、打造重信守诺的诚信环境。一是全面清理纠正政府的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清理行动,拉网式排查“政策朝令夕改、承诺不予兑现、债务随意拖欠、新官不理旧账”等政府失信行为,明确整改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人,并加强督查问责,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引导企业讲求契约精神。完善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市场规则,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意识,重契约、守合同,自觉抵制不当竞争行为。三是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力度。坚持标本兼治、奖惩结合,让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的企业得荣誉、有获得感,让违法违规的企业遭处罚、受限制。四是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信用征信系统,实现自然人信用记录全覆盖。建立完善守信联合奖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使守法经营的企业家受尊重、有地位。
  三、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更加主动地放权减权。对于该放的,要坚决放下去;对于放了接不住的,要加强对承接主体的培训,不能以接不住为由抓住不放;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减少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二是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明确部门职责,将相关办事环节、流程规范化、公开化,并限期办结。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打造“政企直通车”。真正做到企业诉求“直通必达”,政府承诺“马上就办”。四是建立覆盖全省、共享共用的非公经济数据库。打通工商、税务、公安、环保、统计等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实现各部门、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五是设立“企业宁静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除安全、环保、质量监管外,一般不得随意到企业执法检查,应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
  四、打造用心用情的服务环境。一是推进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服务企业全覆盖。全面建立党政相关部门联系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并加强服务绩效考核,以督促此机制真正有效运转。二是清理规范“红顶中介”。把各类中介服务全面推向市场,进一步规范中介代招工行为和收费标准,帮助企业克服用工成本上涨压力。三是推进行业协会和商会改革。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的作用,承接商协会改革后的主管工作。出台商协会承接政府部分职能转移的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开。四是升级完善“银税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参与“银税互动”活动,对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表彰奖励,按“银税互动”的占比安排财政性存款额度。五是实施民营企业贷款期限管理。实施无还本续贷等政策,按照生产周期实行差异化贷款,解决随意抽贷、压贷、断贷的问题。
  五、打造全面到位的保障环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同志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行“非公经济强省”战略,在机构改革中赋予新成立的市场监督厅(局)营商环境建设与监督的职能,牵头开展营商环境建设的持续深化工作。二是明确“亲”“清”政商交往的边界。细化完善有关涉企涉商工作细则,在为政企政商划定“等距离”交往的标准和边界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是设立非公经济发展支持资金。按投资规模和纳税金额,对企业给予奖励和扶持资金;对创业初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免租金厂房、办公用房、仓储用房等。四是完善监督机制。把营商环境构建纳入政府考核,列入专项督查,建立排名机制,对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通报和问责。五是完善企业投诉维权机制。依托“12345有事找政府”平台,增设企业投诉监管模块,并建立转办督办机制。健全驻市、县工商联检察服务室,实现司法维权保障的全覆盖。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