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

社情民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社情民意

调整“粮改饲”政策 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反映,为了保障饲料粮供给安全,2008年我国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即通过不断提高价格支持玉米生产。在该政策的激励下,我国玉米生产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面积从2008年的2986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3794万公顷,产量从2008年的1.66亿吨增长到2016年的2.19亿吨。玉米总产量从2012开始超过水稻,成为第一大作物。然而,这种支持政策也导致我国玉米出现了高库存、高价格、高进口量的难题。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严重负担,也提高了下游玉米加工产业和畜禽养殖业的成本,降低了下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势在必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推进和扩大“粮改饲”试点。“粮改饲”也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推进“粮改饲”工作,农业部于2015年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选择30个区县积极开展“粮改饲”试点。2016年和2017年,农业部进一步将试点县分别增加至121个和455个,据估计2017年“粮改饲”的补贴金额超过20亿元。在“粮改饲”等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在2015和2016年下降近200万公顷,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粮改饲”项目较好地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完善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是畜产品和饲草价格波动风险较大,降低了农民种植饲草的积极性。相对于籽粒玉米,饲草难以存储,而最近几年牛羊肉价格波动较大,也影响了饲草的需求和价格。

二是补贴内容设计不合理,制约了饲草种植规模增加。现有补贴政策仅对饲草的加工和消费进行了补贴,而缺乏对种植方面的补贴和技术指导。饲草作物种植需要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普通农户缺乏相关设备却没有补贴。

三是不同政策相互冲突,补贴效果打折扣。“粮改饲”项目的目的是通过补贴鼓励农民种植饲草作物,减少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但在部分地区政府实施“粮改饲”补贴后,却取消了对改种饲草地的种粮补贴,导致“粮改饲”政策补贴的效果被抵消。

四是政策实施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到2017年底“粮改饲”补贴试点即将结束,后期的“粮改饲”政策怎么执行还不明确,也导致各地方政府在试点过程中畏首畏尾,担心很多工程投资如青贮窖建设等后期缺乏政策支持,制约了“粮改饲”的可持续性。

为此,建议:

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粮改饲”。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粮改饲”,按照自愿参与、合理补贴的原则构建“粮改饲”长效发展机制。尽快出台“粮改饲”的系统政策,使饲草种植者、加工者以及市场收购主体有明确的政策预期。

二、加强对饲草种植技术和机械方面的补贴力度。一是重视推广饲草良种,特别是耐旱、适合机械收割的饲草品种,提升饲草种植效益。二是加大对饲草流通和加工环节的补贴力度,设立饲草运输的绿色通道,优化区域间饲草调配供给,加大对饲草加工环节特别是饲草青贮窖建设等的补贴力度。三是提高饲草收获和加工机械的购置补贴比例。四是加强对苜蓿、燕麦草等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的饲草作物补贴力度,弱化对青贮玉米的补贴力度。

三、加强不同政策间的协调性,增强政策合力。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饲草对于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大优质饲草的生产和利用,补充饲料粮缺口或替代部分饲料粮,是减轻我国食物安全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饲草也应与其他粮食作物一样,享受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不能因为粮食改种饲草而减少农民的补贴力度。此外,将“粮改饲”项目补贴资金与信贷政策相结合,为饲草种植户、养殖户、饲草企业提供信贷担保,通过金融扛杆撬动发展资金,推动饲草产业发展。同时,针对饲草种植自然灾害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较大这一问题,为农民提供饲草作物农业保险,以规避饲草生产风险,稳定饲草种植收益。

四、通过降低饲草种植与加工成本,提升草牧业竞争力。一是加强粮改饲配套技术开发与推广。二是实施饲草种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是鼓励构建社会运作的饲草产业服务中心。(本文系《甘肃政协信息》2018年第23期,专报全国政协)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