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政协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协要闻

关于建立国家优质食用油和肉类生产储备基地的思考

  编者按:从今年3月份开始,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坚立足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和我省的发展基础,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要求的高度,用战略思维,提出在我省建立国家优质食用油和肉类生产储备基地的思路和建议。欧阳坚主席先后多次主持讨论研究大纲和具体内容,多次亲自修改文稿,并会同郝远、尚勋武副主席主持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征求相关厅局和专家意见,最终从建立国家基地的必要性,在我省建立这一基地的有利条件、因素,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和路径,综合效益分析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五个方面,形成了《关于在甘肃建立国家优质食用油和肉类生产储备基地的建议》。
  《建议案》上报省委省政府后,省委书记林铎,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先后批示,认为《建议案》符合我省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重点,符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需要,要求将相关建议纳入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意作为政协重点提案积极向上争取。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副省长常正国、程晓波也先后作出批示,表示将对照建议内容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盘子。
  这份《建议案》不说空话、套话、老话,讲新话、超前的话、管用的话,既务实管用又联系实际,同时根据政协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战略性的思路、方向、重点和实施步骤等。现将《建议案》摘要刊登如下,希望全省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学习借鉴。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非常适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全力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各国恐慌性囤积粮食,部分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这也给我国敲响了警钟。作为人口大国,如果粮食不能实现基本自给,一旦国际关系、形势发生变化,必然带来巨大风险。甘肃具有发展油料和肉类产业的先天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在甘肃大力发展优质食用油和肉类产业,建立国家生产储备基地,不仅可以加强国家食用油和肉类安全保障,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也是用经济的办法解决生态可持续保护的有效途径,对甘肃承担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绿色崛起具有极端重要性。
  一、在甘肃建立基地的重要性
  一是实现黄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甘肃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发展草本木本油料作物和设施养殖业,可以把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在保护黄河中上游生态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的应有之义。
  二是为国内市场提供优质食品的需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安全、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发展优质食用油和肉类产业,可以填补国内市场供需缺口并减少转基因食品进入,满足安全消费的需求。
  三是实现食用油和肉类生产现代化的需要。甘肃地处典型的农牧过渡地带,又是多民族聚居区,农业和畜牧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和单位收益不高。建立国家生产储备基地,以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式生产经营,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食用油和肉类产业现代化。
  四是甘肃绿色崛起、发展生态产业的需要。近年来,甘肃实施绿色崛起战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农业,并制定了2025规划目标。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料经济作物和设施养殖,实现种养循环发展,是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遏制沙漠化、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是减少进口、确保食品安全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油类和肉类的进口量逐年上升,2019年我国大量进口食用油和油籽,折合进口食用油为2636万吨,自给率只有32.3%;进口肉类482万吨,比2015年增长97%。发展食用油和肉类产业,有利于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可以把自己的饭碗端得更牢固、更安全。
  二、在甘肃建立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因素
  (一)甘肃有大量未利用山坡地和荒地,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为基地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天然防疫条件。甘肃土地资源居全国第7位,现有未利用土地约3.5亿亩,其中可开发利用荒地约1亿亩,用上工程措施和技术,就可以大面积种植油料作物。同时,沟壑纵横、地块分割的地形地貌、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形成了对疫病传播和花粉传播的自然隔断,病虫害少,疫病大规模爆发的概率低,非常有利于发展绿色、有机、原生态、无污染的食物原料。
  (二)甘肃多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有利于草本、木本油料的种植。甘肃横跨3个气候带、8个气候区、19个类型的土壤区。目前,全省适宜种植的油料作物有油菜、胡麻、油葵、紫苏和油橄榄、油核桃、油用牡丹、文冠果、花椒等30多个大类200多个品种。2019年,油菜、胡麻、紫苏、油橄榄、油核桃、文冠果等优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300多万亩,油料总产量居全国第12位、西北地区第1位,其中,胡麻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油橄榄种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已形成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三)甘肃适宜种植的优质青贮饲料种类多,有利于大力发展家禽和牛羊养殖产业。甘肃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居全国第6位;人工种草2388万亩,居全国第2位,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居全国第1位;有1500万亩玉米作物,居全国第12位;藜麦种植面积10多万亩,居全国第1位,建立了世界首个藜麦种质资源库。农作物秸秆利用潜力大,加上大量榨油后的油粕是优质蛋白饲料,非常适宜近30个大类的畜禽品种养殖。同时,目前我省牛饲养量居全国第10位,羊饲养量居全国第4位,为发展壮大养殖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四)实行油料与肉类产业一体化推进,有利于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发展草本和木本油料种植,食用油榨取后的油粕作为饲料蛋白,可以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利用戈壁、冷凉、区域相对分割等条件发展设施养殖业。动物食物残渣和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实现了种、养、加一体化和循环发展。
  (五)丰富多样的优质食物原料,有利于发展现代食品业。基地建成后,可形成大量充裕的优质食物原料,这样就可以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由卖原料、提供初级产品向生产销售终端产品转变。
  三、在甘肃实施战略的重点和路径
  (一)重点发展的品种
  1.草本油料:油菜、胡麻、油葵、紫苏。
  2.木本油料:油橄榄、油核桃、油用牡丹、文冠果、花椒。
  3.草业:紫花苜蓿,玉米秸秆、藜麦草等青贮饲料,甜高粱、构树。
  4.养殖:牛、羊、生猪、鸡。
  (二)产业空间布局
  1.油料作物的布局。在最适宜、具备一定灌溉条件的陇东南丘陵地带,发展胡麻、油橄榄、油核桃、紫苏等作物;在中部干旱山区发展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在河西地区规模化种植油菜、胡麻等作物。到2025年,油料作物进入盛产后,草本油料作物可从当前的550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木本油料作物可从当前的830万亩发展到1300万亩。

 

 

  2.草产业的布局。与全省牛羊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在张掖、临夏、平凉、庆阳着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玉米全株青贮;在酒泉、金昌、武威、白银、定西着力推广丝路寒旱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优质紫花苜蓿。
  3.肉类产业的布局。在陇东、河西和中部地区,大规模发展各类设施养牛、养羊产业;在甘南、天祝、肃南等地,发展各类特色牛、羊、马产业。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省内生态承载力允许的戈壁、丘陵地区,发展生猪、鸡产业。
  在产业发展中,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布局一批区域带动性强的生产、加工、仓储企业和基地。

 

 

  (三)做好研发和技术支撑
  1.做好种质、种源的研发供给。加强油料作物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扩繁畜禽良种,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申报国家核心育种场,打造国家级种质资源库。
  2.建立国家级研发基地。大力研发、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适宜地区,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育苗、良种繁育和饲草基地、技术推广基地和产业园区。
  (四)实施市场化、高端化运作
  1.引进培养产业发展领军企业。一方面引进种植、养殖、加工和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引进种植、养殖或加工方面的大型专业化企业。
  2.实施全产业链开发经营。通过种草养畜、草本和木本油料油粕转换、油草畜结合,最终为发展终端食品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配套冷链、仓储、物流、商贸等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做好市场营销和品牌推介。通过各类媒体、会展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宣传甘肃食用油和肉类的绿色、生态、安全品质。把产业、产品、企业品牌做大做强,防止低层次扩张和同质化竞争。
  4.明确政府和企业在战略实施中的职责。政府重点做好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监管以及土地、供水、防疫、培训等服务保障工作。在林草种植初期,实施喷灌、滴灌等改造提升工程,解决好灌溉问题。
  企业重点做好高端研发、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品牌打造以及建立与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等工作。
  四、预期效益分析(2021年—2025年)
  发展优质油料和肉类产业,占领食品产业的关键点、制高点,可以引发甘肃农牧业结构甚至整个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具有多重叠加效应。经相关部门和专家测算,到2025年,预期效益如下。
  (一)经济效益
  1.油料产业。到2025年,草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可达到1000万亩,木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可达到1300万亩,预计亩产量分别增加25%和30%,产油110多万吨,实现增加值220亿元以上。
  2.肉类产业。到2025年,综合饲草料、土地消纳能力等发展潜力因素测算,预计牛饲养量可达到1100多万头,羊饲养量8000多万只,生猪饲养量2亿多头,鸡饲养量1亿多只,每年可产肉200万吨以上,实现增加值470多亿元。
  (二)民生效益
  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油料产业,预计每年可户均增收800元,参与进来的农牧民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4200元,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就必然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带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上下游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村劳动力稳定就近就业和可持续增收。
  (三)生态效益
  1.到2025年,累计能够新增绿化面积2000万亩,不仅将增加林地产出,而且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风灾、冻害等灾害。
  2.到2025年,主产区的林缘、山脚、田边、村屯周围将形成网状的木本油料林带,预计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2000万吨。
  3.到2025年,预计每年实现碳汇500万吨,可用于高耗能工业等产业发展。
  (四)安全效益
  1.食品安全。全省75%的地区都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相对于南方高温、高湿环境,病虫害和瘟疫、疾病普遍较少,产出的食品具有绿色、有机、原生态、无污染等独特优势。
  2.供给安全。能够为国家食品安全供给和储备提供保障,也能够为国家调剂余缺、减少进口创造条件。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