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民营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体量不大、各种资源要素难以向民营经济倾斜、企业过渡依赖资源禀赋、数字化转型升级缓慢等。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壮大我省民营经济规模
立足我省省情实际、结合区位地域特色,针对我省发展型、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创业辅导服务、健全涉税扶持,从优化发展环境、配齐软硬件设施、聚集发展要素等方面通盘考虑,制定出我省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培育计划,有章有法地推进实施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壮大其发展规模,点燃民营经济发展“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培育更多行业“小巨人”,实现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良性转型发展,推动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大提升。同时,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创新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规范企业人才引进机制,为优秀民营企业落地我省创造“土壤”条件,助力其生根发芽,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助推更多有潜力的企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民营经济能力水平
结合《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重点推进“不来即享”机制,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从简化就业审批手续、加大就业服务供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拓宽纾困解难范围、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提升服务民营企业能力水平。打好政策组合拳,针对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特殊困难及关键问题,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政策措施,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帮扶名单,实行“一行一策”、“一企一招”点对点精准帮扶,建立职能部门之间协同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责任,细化配套措施,加大宣传解读,强化督查督促,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赋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当前,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紧跟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实现赋能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我省民营企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传统低效等制约因素,一方面,需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认识自身不足、认清实际差距,对标行业领域先进模式,以“刮骨疗伤”之决心清理落后产能,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对企业各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服务民营经济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联合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办法,谋定而后动,拓宽企业开放合作渠道,创新企业间交流共享方式,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保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素供给。
四、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
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强化政策引领,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良好市场预期,支持引导我省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可取之策。应着眼于农村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独有的资源禀赋,引导民营企业紧抓乡村振兴机遇,激活农村要素市场,利用特色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产业链。建议加快制定我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细化、量化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投资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