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服务

媒体矩阵/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服务 > 媒体矩阵

南梁精神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探索记事


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强大生机与活力


——南梁精神在学校德育实践中的探索记事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了横山,一心要共产。’这首至今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道出了西北人民对自己领袖的无比热爱之情……”拿起手机扫描“南梁红色故事”音频折页中的二维码“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一曲高亢的信天游后,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声音,一句句感人的话语,将我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故事讲述人,是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孙华,她是兰州文理学院“声动文理”团队的一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这个团队创排录制了“讲党史故事·拾红色记忆——南梁红色故事声音档案”,通过声音的艺术魅力,聆听革命先烈心声,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情怀。
  省政协委员、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说,作为我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学校,近年来,兰州文理学院坚持“扎根陇原大地,讲好甘肃故事”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办学实践,创建了红色南梁学习教育平台,着力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形成了“南梁精神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演”等品牌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的精神富矿 


  在担任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前,阎晓辉委员曾在庆阳市委组织部部长任上工作了6年。这期间,为真实再现陇东革命斗争的历史风貌,对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规划设计和布展,成为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这段经历,让后来转任高校党委书记的阎晓辉开始思考南梁精神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他说,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青年人才支撑,高校的思政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的伟大成果,将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必将对高校的思政育人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阎晓辉委员说,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内容是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南梁精神中蕴涵的面向群众、人民至上的群众路线,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政治信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求实开拓、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等,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他说,当代大学生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有了合格放心的接班人,只有做好大局观教育,当代大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胸怀“国之大者”,明确砥砺前行的目标。
  在阎晓辉委员看来,南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天然的内在统一性,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高度契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要求,是教育当代大学生的生动教材,是指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宝库。他说,高校用好以红色资源、红色故事体现出的“南梁精神”,把立德树人与红色基因传承紧密相连,把培养人才与培根铸魂结合起来,把掌握专业本领和承担家国责任有机统一,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国家发展融为一体,以南梁精神引导人、感化人、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来培养大学生的坚强信念、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 


让南梁精神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当“0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群体,这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可以平视一切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南梁精神被大学生所理解和认同,进而转化为他们自身的自觉追求和品格操行,阎晓辉带领兰州文理学院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尝试。
  赵红霞是兰州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下学期她的课表上会多出一门以“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为主要内容的必修课。赵红霞说,作为一名甘肃大学生,更应该对家乡的红色历史、身边的党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少走弯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据了解,兰州文理学院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把南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列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必修课、其他学院的选修课。阎晓辉说,红色文化教材,不仅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补漏”和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抓手和鲜活事例,更能使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化、制度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陇平说,在日常教学中,学院教师也在积极融入南梁精神,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讲到“中国精神”一章时,老师会系统讲授南梁精神内涵和重要价值,围绕学生“所想、所忧、所盼”三方面内容开展,将南梁红色小故事贯穿其中,将其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引进课堂中,学生可通过情景剧、舞蹈、歌唱、图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产生的情感共鸣。
  兰州文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朱蓉蓉告诉记者,原本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有一些了解,现在思政课老师把南梁红色故事融入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思政课更接地气、更鲜活了。
  把南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南梁精神学习更接地气,更容易被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外的普通学生所接受,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成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副教授前,刘静在甘肃广电电视新闻中心从事了15年的电视新闻报道工作,有着相当丰富的播音主持经验。12月16日上午,记者见到刘静老师时,她正在指导“声动文理”团队录制音频节目。正是这个团队通过《南梁红色故事》一书,将书中46篇故事进行了精心的二度创排并录制了音频节目。
  谈及这次创排的初衷,刘静老师说,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电子产品更对年轻人的胃口,相比纸质书,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以及通过耳机听书更容易为年轻人接受。同时,听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就好像听歌一样,故事在耳边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会专注其中。因此,在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的支持下,老师和同学们通过产教融合,将学党史、讲红色故事引入项目化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同学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实现当代大学生发出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从我进刘家门的第一天起,大嫂就给我讲老刘的故事。她说你叫老刘最符合你的样子。所以我就很好奇,老刘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这是《跨越时空的回信》栏目上,刘志丹的小妹夫张瑞文代表全家给刘志丹回信的开头。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孙华,是录制南梁红色故事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为了录制好《陕北出了个刘志丹》音频故事,她搜集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关于刘志丹的节目,在第四集音频录制中,她采用了“跨越时空的回信”来贯穿整个音频节目。
  孙华说,这封回信让她热泪盈眶、感慨万千,那些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立志要用自己的声音讲党史、讲好党史、讲全党史,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让历史告诉未来,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 


从课堂内到课堂外 


  当打开兰州文理学院官网,在红色南梁党史学习教育平台上,通过VR你会进入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始一场红色朝圣之旅;在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红色南梁故事的文字音频会准时推送……
  阎晓辉告诉记者,南梁精神的普及教育也要顺应形势,通过南梁精神教育网页和公众号,把具有时代特征的南梁精神教育元素很好地凸现出来,并加以正确引导,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南梁精神的新阵地。同时,充分利用《红旗漫卷西风》《梦回陕甘边》《习仲勋》《南梁纪事》等宣传南梁精神的文化影视作品,不断增强南梁精神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开展南梁精神红色教育周、教育月活动,增强大学生接受南梁精神教育的机会和频率。
  两年来,兰州文理学院还承办了甘肃省“南梁精神进校园、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多次派出宣讲团赴省内多个市州、20余所高校巡回宣讲,推进南梁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并开展“三进”活动问卷调查。
  正如酒泉中学英语教师赵一鸣说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近距离感受陕甘革命斗争史和南梁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和追求。”
  采访结束时,阎晓辉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省政协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创作的十集微纪录片《南梁纪事》已由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理论文献电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立项,不久将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播出,南梁精神将愈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不断激励和引领更多人朝着更大胜利勇毅前行。

上篇:

下篇:

相关内容

    本网站访问总人数: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办公厅 技术支持:宏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920×1080 IE8以上版本浏览

    陇ICP备06000885号

    77-77
    77-77